专注畜牧业中药研发生产

发展名族精粹再创中药辉煌

销售热线:0371—60273735
厂区热线:0375—5430668
您的位置: 主页 > 活化中药
 随着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畜禽疫病也越来越复杂难治!目前在畜禽疫病治疗和预防中,常用的药物除生物制品外,是西药(占主导地位)和中药。但传统的中西药都有其自身的缺陷和不足。

一、西药。
    西药以其快速和明确的疗效,为养殖业的发展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但随着我国对“食品安全”要求的越来越高,药物残留成为了养殖业中不容回避、亟待解决的问题!另外:
1、长期、大量的使用西药,损害了畜禽机体免疫细胞的功能和机体内环境。
    长期、大量的使用西药会损害畜禽机体免疫细胞的功能,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降低畜禽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2、频繁使用西药会引起内源性感染和二重感染。
    西药在杀灭病原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螺旋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霉形体)的同时,对机体内的益生菌也有抑制与杀灭作用,造成畜禽体内菌群失调,生态平衡受到破坏。某些条件性病原体大量繁殖,引发机体二重感染并产生耐药菌株,给畜禽疾病的防控带来很大的麻烦和严重的不良后果。使得以往较少发生的细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沙门氏菌转变成畜禽的主要传染病。
3、西药损害肝脏、肾脏等器官。
    多数头孢菌素类可致转氨酶、碱性磷酸酯酶升高;多粘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及磺胺类药物可引起肾小管的损害;大环内酯类药物可引起胆汁淤积;喹诺酮类药物可产生结晶尿等。大多数西药长期使用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肝肾损伤。
4、西药使用的误区。
    西药的作用机理是杀菌或者抑菌。在合适的浓度下,可以有效的杀灭细菌或者抑制细菌的生长。所以在机体受到细菌感染或者面临细菌感染时使用是有效的。有效时间仅在体内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时,一旦药物排泄出去,就不再有效。所以,正常情况下使用西药,对将来可能出现的细菌感染没有任何效果,反而使细菌产生耐药,对疾病的治疗带来困扰。

二、传统中药。
1、中药认识的误区。
    大多数人认为中药无毒副作用,但中药讲究“辨证施治,以偏纠偏,以毒攻毒”,怎么可能没毒能?事实上,中药具有寒热温凉之偏性。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养命,延年益寿;中品养性,强身健体;下品治病,多有偏性。也就是说,下品药是有毒的,上、中品药物也需要合理使用。中药理论中的七情配伍及君臣佐使和各种炮制之法就是降低毒副作用,提高疗效的。一般来讲,中药大多为天然药物,毒副作用比人工合成的西药要小,且不产生耐药性,不影响菌群平衡,代谢彻底无残留,所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有毒性较大的,如:砒石、斑蝥、生藤黄、生附子、生川乌、生半夏等。这些药物通过合理的配伍和一系列的炮制手段可以降低毒性,增强疗效。比如,生半夏畏生姜,用生姜炮制过的半夏毒性就很小了。所以中药也要正确使用,不可滥用。要选用正规的、经过处理的成药,不可滥用原药材和劣质中药材。
2、中药的治疗速度,影响了在养殖业的应用。
3、市场上很多“所谓的中药产品”其实是“披着纯中药的外衣在卖西药”。

三、中药活化。
1、中药活化概述。
    活化中药是将传统中药单味或者多味成方,通过一系列熟化、淬取、发酵等现代工艺,利用微生态学、仿生学的方法,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生物破壁或生物学转化”,充分发挥其生物活性,使中药成为吸收快、见效快、毒副作用极低的新型药物。中药活化技术是对传统中药技术的革命性提升。
2、中药活化的步骤。
传统中药炮制—→熟化—→发酵(用转化酶或微生物)—→萃取—→成药。
3、活化中药的优势。
⑴、活化中药易于吸收,疗效提高。中药成分在活化过程中通过转化酶或微生物对其进行生物破壁,由大分子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物质。从而使中药活性更高,更利于吸收。中草药中植物类药占90%,药材有效成分多存在胞浆中,植物细胞壁是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等物质构成的致密结构,使胞浆中的有效成分浸出受阻。微生物可利用中药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木质素为营养,进行分裂、生长、繁殖和代谢,在代谢的过程中分泌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淀粉酶等几十种胞外酶进入培养基,使细胞破裂,细胞间隙增加,利于有效成分的释放。
另外在中药活化的过程中模拟畜禽的内环境,从而使活化中药更有利于畜禽吸收。
⑵、活化中药使中药与活菌融为一体。中药的有效成分与益生菌相辅相成,中药抵抗病原入侵,促进免疫平衡,强化脏器功能,益生菌维持机体微生态平衡,增加营养。使畜禽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更上一个台阶。
⑶、活化中药制剂治疗稳定,药效提高。活化中药比普通中药的药效提高4——28倍。活化中药是在现代科技手段严密检测下制成的,克服了传统中药质量控制困难的问题。制作过程做到了精细、精密、精确。活化后的中药具有更高的活性,同时,中药在活化的过程中可产生新的活性物质。比如,枯草芽孢杆菌和三七根在活化过程中产生了5个新的化合物。
⑷、活化过程分解毒性,最大限度的降低毒副作用。活化处理将中药中的有毒物质进行分解转化。比如大黄的泻下作用剧烈,其泻下成分主要是结合性蒽醌衍生物,其中以二蒽酮番泻苷的作用最强。用酵母菌发酵大黄,可使大黄总蒽醌含量略有降低,结合型蒽醌含量降低,分离性蒽醌含量增加,起到了减毒增效的作用。
⑸、活化中药改善了中药的苦味,使“良药不再苦口”。 活化的过程是中药进行生物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改善了药物的苦味,分解了适口性差的纤维性物质,产生了多糖类、生物酶等物质。活化后的中药味道略带酸甜,微香,适口性更好,可快速提高畜禽采食量。

四、活化中药的应用。
1、用药的过程中可维持畜禽机体微生态平衡。
    经活化的中药含有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寡糖类益生元、酵母菌、转化酶等及其代谢产物。根据不同的方剂,不同的需求、不同的活化方法,所含的活菌种类及数量有所不同。
2、活化中药在畜禽免疫中的作用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说明疾病的发生与机体的免疫力(抵抗力)密切相关,这里所说的正气,指对疾病的抵抗力,包括免疫防御功能。邪则是指包括病毒、细菌在内的一切致病因素。很多中药成分具有很强的免疫调节与免疫增强的功能,可以保护免疫器官、滋养免疫细胞、调节增强免疫分子的活力、发挥抗感染、抗肿瘤等各种免疫作用。
活化中药可促进免疫器官发育;提高免疫活性;解除免疫抑制。
    ⑴、活化中药的多糖成份,特别是复方多糖能显著促进免疫器官的发育。显著增加胸腺、脾脏、淋巴和腔上囊的重量,提高免疫活性,能使环磷酸胺所造成的免疫抑制转至正常水平。复方多糖对免疫抑制的逆转优于单一多糖。试验证明,党参、黄芪、白术等中药复方活化制剂能有效的预防和解除PCV(猪圆环病毒)、PRRS(猪蓝耳病)、IBDV(鸡法氏囊)所致的免疫抑制,使免疫器官的组织结构保持或恢复正常水平。
    ⑵、可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能力。单核—巨噬细胞系统能非特异性的吞噬侵入畜禽体内的病原体和有害物质,而且能将抗原提呈给T、B淋巴细胞,从而参与机体的特《是不是非特异性应答》异性免疫应答。大量的研究表明,党参、黄芪、白术、当归、柴胡、茯苓、防风等经过活化后的复方中药,对正常和免疫抑制畜禽巨噬细胞吞噬率均有显著提高,另外还能明显提高畜禽外周血中性白细胞的吞噬率和吞噬指数。能抵抗环磷酸胺所致脾脏、骨髓造血组织和胸腺淋巴细胞容量下降,显著升高下降的胸腺和脾指数。
    ⑶、活化中药对畜禽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增加T淋巴细胞数量;促进细胞免疫功能;促进体液免疫功能。畜禽特异性免疫主要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动物血液中的T淋巴细胞数目和由活化的B淋巴细胞产生的抗体水平是衡量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
    ①促进T淋巴细胞数量的增加。活化后的中药多糖可显著提高血液中白细胞、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百分率,并使环磷酸胺降低的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数量、淋巴细胞百分率恢复到正常水平。比如:生石膏、柴胡、延胡索、黄芪、仙灵脾等组成的活化复方中药制剂,能显著提高热应激畜禽的红细胞C36受体花环促进率,极显著增加淋巴细胞转化率,从而增强热应激畜禽的免疫能力。用党参、黄芪等组成的活化复方制剂能完全对抗氢化可的松所造成的淋巴细胞的百分率下降,使氢化可的松所致的免疫抑制逆转至正常水平。
     ②对细胞免疫的促进作用。细胞免疫是T淋巴介导的一种重要的机体免疫反应,通过检测动物T淋巴细胞数目,可以了解动物机体的细胞免疫状况。据研究,枇杷多糖、女贞子多糖、当归内脂等成份,能提高淋巴细胞数量、活化T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免疫效果。由金银花、连翘、黄芪、淡豆鼓等组成的复方活化中药能显著提高畜禽T淋巴细胞的转化率,从而提高机体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
    ③对体液免疫的促进作用。体液免疫是B细胞介导的另一种重要的机体免疫反应。许多中药成份能促进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促进抗体的生成,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由防风、白术、金银花、板蓝根、山豆根、夏枯草、甘草等多味中药复方活化后的制剂,能增强B细胞的功能,显著提高血清中的抗体高度及免疫球蛋白G的含量,其免疫增效作用优于左旋咪唑。党参、黄芪、淫羊藿、茯苓活化产出物的免疫试验证明,不但可提高抗体效价,还可延长其在体内的存留时间并提高群体保护率。一般来说,补阳的中药能使免疫后抗体提前出现,补阴的中药则延长抗体在血液中的水平。另外,有些中药还能提高血清中补体的含量。
⑷、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激活网状内皮系统,诱生多种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是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一类重要蛋白质物质,中药活性成分可通过激活网状内皮系统、诱生多种细胞因子(如促进干扰素生成、促进白细胞介素生成、诱生肿瘤坏死因子等)来增强动物免疫功能。枸杞、当归、刺五加、柴胡、天麻等所含的多糖、内脂、皂甙、黄酮类物质,均能诱生干扰素,促使畜禽机体有效的发挥其防御自稳、透视作用,从而达到防病抗病的目的。
3、活化中药在疾病防控中的应用
    活化中药多为复方制剂,是在传承传统中医理论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升华的新型制剂,在治疗中继承了中医“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的原则,立求做到标本兼治。中药复方成份的多组分、作用的多靶点,多途径和配伍理论是中药的优势所在,中药具有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补泻等性能,和清热、温理、补气等功效,善于治疗整体的病症。
⑴、活化中药制剂的抗病毒优势。
    抗病毒中药具有提高畜禽抵抗力、免疫力,阻止病毒对细胞吸附和穿入,抑制病毒繁殖的作用。
①、抗病毒的同时兼有解热、消炎作用,对病毒引起的感染具有多重作用,抑制炎症的扩散,促进炎症的吸收等,即多途径多方位起作用。
②、抗病毒的同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阻止病毒进入细胞组织,通过诱生干扰素和提高NK细胞活性的途径来提升治疗效果。
③、抗病毒的同时不伤害正常组织细胞,无毒副作用。
⑵、抗菌作用
活化复方中药中所含的生物碱、有机酸、萜类、黄酮、醌类,具有良好的抑、抗菌活性,如黄连碱、小檗碱、绿原酸、大黄酸、黄芩酮、丁子香酚、石竹烯等。活化后的生物转化产物也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⑶、改善病菌所致机体的不良反应和病变
    中药在改善病菌所致机体的不良反应和病变中的优势更为明显,中药讲究综合调节,如解表、泻下、清热、温里、补益、固涩、理气、祛湿、祛痰、除风、止咳、平喘等,根据病势不同,区别药物偏性,因势利导,曲应病机,辨证论治。
畜禽感染病毒或细菌,机体的不良反应和病变,如:发热、神昏、咳喘、气急、便秘、泻痢等症,中医所谓的“辨症施治”的症即症状,同一种病原感染,不同的机体有不同的反应,不同的时间也有不同的表现。中药注重个体的差异,有针对性的治疗。比如:清热解毒(抗感染)的同时解热镇痛,以毒攻毒(抗病毒)的同时活血化瘀,解表的同时止咳平喘等。
⑷、活化中药在改善脏器功能、促进机体功能平衡中的作用。
    各种中药活性成份可用来调理增强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中医谓之“补气”,即补脏器之气,使之充分发挥正常作用,充分体现中药对机体功能器官治本的作用。植物黄酮具有抗氧化、阻止细胞的退化衰老,强心、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同时可抑制炎性生物酶的渗出,增加伤口愈合;甘草甜素、齐墩果酸、多肽等可减轻肝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肝纤维增生;多肽可促进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皂甙和复合多糖、多肽可明显提高胃脏功能,对肾有调节作用;β-谷淄醇、延胡索酸、甘草甜素等物质具有止咳化痰、平喘的作用,同时可明显提高肺功能,加速肺部损伤愈合。
    复方中药活性成份对机体器官功能的调节呈双向调节,既能提高功能又不过于兴奋,如黄芪、党参对心、肝、肾的调节,白术对肠胃运动功能的双向调节。人参对免疫功能的双向调节等。合理运用复方活化中药制剂可有效改善脏器功能,使机体各器官的功能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

五、合理使用中药活化制剂,打造畜禽健康卫士。
1、添加活化中药制剂或微生物制剂,使机体达到微生态平衡,巩固机体第一道防御屏障-----皮肤黏膜及微生物防御。
2、科学使用疫苗与活化中药制剂,真正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活化机体免疫物质,使机体达到免疫状态平衡,打造机体第二大防线---免疫功能。
3、日常预防中尽可能使用活化中药制剂,减少西药的应用,保护机体组织器官,使机体各功能的平衡,坚固机体第三道防线---机体组织器官的自身功能。
4、疾病治疗过程中要遵循及早治疗、对症治疗的原则,合理使用中药活化制剂与西药。发挥中药活化制剂在整体治疗中的优势和西药在局部感染中的优势。治疗后期选用活化中药,发挥其优良的愈后作用,轻松彻底治愈疾病。
    综上所述全面构建畜禽防御屏障是成功养殖的关键,是倡导绿色健康养殖的重中之重。活化中药制剂将承担起构建绿色健康养殖和谐养殖的重任。